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,是集福建乌龙茶、绿茶、花茶、白茶、红茶等茶类,特别是武夷岩茶的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。公司通过建立茶叶基地以及推广茶叶合作社的模式,推广高明的种茶制茶技术。从茶叶的良种选育,有机化栽培,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发展茶产业,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。位于武夷山九曲溪四曲之畔公司所属的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,栽培有包括大红袍、白鸡冠、铁罗汉、水金龟等近百种武夷名枞,是进行武夷岩茶优良品种无性系繁育、新品种、新技术开发的茶叶育种园。公司以茶科所为主导,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的有机茶生产技术和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的茶树病...
武夷岩茶脱胎于历史上的武夷茶(绿茶),武夷茶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,早记载是唐代孙樵写的《送茶与焦刑部书记》:“晚甘侯十五人……慎勿贱用之。”孙樵在这封信中,把生产在“建阳丹山碧水之乡” 的茶,用拟人化的写法来赞美,可见武夷茶在当时已作为馈赠珍品;宋代中国制茶技术进入改革时期,饮茶风气盛行,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。各地产茶不下百种,仅**就几十种。此时的武夷茶也是北苑**的一部分,运往建州进贡。
因此到了宋代武夷茶已走上了新兴之路武夷茶的名声日显。元代的统治者嗜茶成性,且颇有品茶功夫,武夷茶便成了,于是在元代武夷茶正式成为**;元大德六年(1302年)朝廷为了监制**,特地在武夷山的四曲溪畔设置“御茶园”当时武夷茶就大量进贡了,而且长达255年,从客观上扩大了武夷茶的影响;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皇帝朱元璋诏令产茶地,禁止蒸青团茶,改制芽茶入贡,逐渐向炒青绿茶转变;明末清初由于加工炒制方法不断创新,在制茶过程中不断摸索,就出现了乌龙茶。清代是武夷岩茶全面发展时期,武夷茶区不仅有生产武夷岩茶、红茶、绿茶,而且还有许多的名从。
明朝末期少量运输欧洲,清朝则大量出口境外,先是从分水关出境到中俄边境的恰克图进行贸易。也称“茶叶之路”清末至明国初年武夷岩茶的销路仍然很旺盛;但是武夷岩茶在次各省市大战爆发后,茶的外销量锐减产量陷入低潮。民国期间武夷山成了茶叶科研基地,其中有吴觉农、王泽农、张**、庄任、林馥泉等来经营筹办不仅恢复了茶叶的生产,使茶叶成为农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。
留言获取详细信息
顾问全程 1对1服务
签约加盟 选址开业
运营指导和培训
一对一服务
帮您精选靠谱项目